Bad ass. Smart ass. Great ass.

 

片名:《惡棍英雄:死侍》

導演:提姆米勒(Tim Miller)

片長:108分鐘

上映日:2016-02-09(台灣)、2016-02-12(美國)

主演:萊恩雷諾斯(Ryan Reynolds)、莫蓮娜芭卡琳(Morena Baccarin)、T.J.米勒(T. J. Miller)、艾德斯克林(Ed Skrein)

作品類型:英雄、動作、喜劇、冒險、科幻

 

導演簡介:

動畫師、導演及視覺特效總監。他和傑夫·富勒所製作的動畫短片《Gopher Broke》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

 

劇情簡介:

故事敘述前特種部隊成員韋德·威爾森(Wade Wilson)被診出患有癌症,為了求治癒而自願接受人體實驗,使自己擁有快速癒合的能力;但這卻完全毀了他的生活和面容,因此便以「死侍」的名號對向他做實驗的神秘人展開過程不時帶有暴力和幽默感的追殺。(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個人評語:

喜劇對我通常沒什麼吸引力。英雄+喜劇?嗯,我只是因為這片得到意外好的評價才去看的。看完之後個人覺得普普,不算差,但也沒有非常好看,這部大概適合容易被逗笑、可接受無邏輯情節又熱愛娛樂爽片的人吧,有時太歡樂的東西反而讓我鬱悶(到底是有多黑暗……)。

電影的開幕挺讓人驚喜,《死侍》打破傳統opening credits裡放上演員名字的方式,改用”God’s Perfect Idiot”、”British Villain”、”Comic Relief”等標準角色取代。這段可謂天外飛來一筆,覺得片商很聰明,藉由率先丟出陳腐的人物設定,給觀眾一個心理準備會看到狗血劇情,但與此同時卻也宣示它跟過往英雄片完全不一樣。

主角Wade的瘋狂嘴砲是本片看頭,黃色、黑色、各種顏色幽默都頗具娛樂性。他也會不時對鏡頭說話,將觀眾也帶到場景裡,一種「大家一起見證」的感覺,要是沒了這個會好像少了點什麼。

《死侍》厲害的地方在於它把陳腔濫調的標準劇情轉化成喜劇動力,要是故事本身不狗血而有創意的話,《死侍》反而沒了吸引力,cliché就是這裡的趣味!總而言之,它是一部以取笑狗血白癡娛樂片為樂的電影

在電影院的時候發生一件很爆笑的事:我隔壁坐著一家三口,聽到聲音轉過頭一看——怎麼會有個八歲小妹?不對啊《死侍》不是限制級嗎!之後電影開始了,髒話狂飆,接著進入床戲(還秀各種體位),旁邊那對爸媽終於發現不對勁,趕緊拉著小妹閃人,我就一直在那邊狂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拜託帶小孩看電影之前要先確認級別,好嗎?

接下來是嚴苛評論。撇開Wade的笑話,《死侍》好像……好像就沒什麼了耶?Wade被”British Villain”抓去突變那段個人覺得不太搭,一直搞笑的Wade雖然難得出現絕望的表情(看到自己變超醜的時候),但就……沒什麼感覺。最後的「大戰」中我覺得主角跟反派的打鬥特沒勁,鋼人那個還比較智障。整部片的劇情本身則是……很制式化。好啦我知道它本來就在用智障的台詞跟情節嘲笑英雄故事,但除了割手逃脫那個有點驚訝噁心外,其他沒有一個步驟出乎我意料之外。然後我又比較喜歡偏黑暗的人物和有創意的故事概念,再加上喜劇不是我的菜,所以給《死侍》普普的評價完全是個人觀點。請不要誤會,我喜歡智障搞笑的東西,但就是不怎麼喜歡在電影裡看到。

《死侍》提出一個疑問:英雄是什麼?真巧啊我英文課這學期剛好修了一堂叫Heroes, Villains, and Quests的課,前陣子在討論英雄的定義。哥倫布在大航海時代是個英雄,但如果移到現代,我們大概會覺得他是個實行奴隸制、壓榨本土人民的垃圾;希特勒被幾乎全世界的人類公幹,但他肯定是某些人的英雄對吧?所以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一個人有沒有資格被稱作「英雄」,其實全看個人。

在《死侍》,Wade不是救世主,甚至不是一座城市或一群人的英雄。他拒絕當大家的景仰對象,因為他只想當一個人的超人——他深愛的女孩。死侍這角色或許不像蝙蝠俠,做出完全把人類擺在第一位的犧牲奉獻,也不像美國隊長,為人耿直、堅持做最對的事,但他只需要是對他而言最重要的人的英雄就夠了。

《死侍》整體的娛樂價值高,但喜不喜歡真的看觀眾個人喜好。但每個看完的人都該問問自己:「我想要成為誰的英雄?」

狗血劇情,非傳統英雄

 

 

評分(滿分10分)

劇情:5

攝影:5

娛樂:9

演技:6

人物設定:7.5

 

總評分:6.5

arrow
arrow

    九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