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在某個地方,有隻沒有名字的怪物… …
作品名:《怪物》
作者:浦澤直樹 (Urasawa Naoki)
連載雜誌:Big Comic Original
連載狀態:已完結 全18卷 (1994年12月-2001年12月)
作品分類:懸疑、推理、心理、社會
作者簡介:
浦澤直樹,日本重量級漫畫家,明星大學經濟學部畢業,從小對搖滾樂及畫畫很有興趣。代表作有《以柔克剛》、《終極傭兵》、《危險調查員》、《怪物》、《20世紀少年》,以及《冥王PLUTO》。1983年以《BETA!》出道,多次拿下漫畫大獎,並於1999年及2005年兩度拿下手塚治虫文化獎。早期風格為青春成長漫畫,後來轉向以歷史、心理學、犯罪學,及科幻為題材。浦澤直樹作品量多且品質高。非常崇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並以作品《冥王》向其致敬。
關於《怪物》:
此作曾獲2000年(第46屆)小學館漫畫賞。2004年春季,同名動畫作品在日本開始播放。
故事簡介:
在德國的日籍天才腦科醫生天馬賢三,因違背院長命令而失勢,選擇救了一名小男孩而不是大人物。於此同時,實行共產主義的世界為推翻西德而進行著某場陰謀,與之有關的一連串離奇殺人事件讓天馬不得不展開逃亡。9年後的1995年,天馬當時救活的小男孩約翰,在天馬面前殺了他的一名病人。發現約翰體內的怪物的天馬,開始懷疑當時自己的決定,並全力追緝約翰想阻止更多悲劇發生。怪物背後的真相,一層層被解開。
個人評語:
第一次知道浦澤直樹這名漫畫大師,是因為九把刀很喜歡他的漫畫作品《20世紀少年》。看完了,既震驚腦袋也快爆炸,又聽一個朋友說他認為浦澤直樹的《怪物》更好看,一個畢生難忘的恐怖故事就這麼深深烙印在我腦海。
剛開始看《怪物》時,背景在醫院,有一個天才醫師天馬賢三。想著在醫院然後作品名稱又是怪物,那八成是那個醫生不小心把某病人「改造」成了怪物吧?長相畸形愛吃人的那種。而後,事實證明我的想法太天真了,堂堂浦澤直樹大師,當然是畫更有深度的漫畫啊!
浦澤直樹漫畫的特點之一,就是人物很多,爆炸多,而且爆炸容易死。《怪物》看得更吃力,因為人名全是些德國名字翻譯,記到腦袋快炸掉。但眾多的人物,才能建構出浦澤直樹複雜深奧的世界。
漫畫開頭,天馬醫師當時的情人艾娃曾說:「人的生命本來就不是等價的。」所以天馬應該放棄腦部重槍的小男孩轉而救大人物。但天馬並不這麼認為,於是他失去了名利地位,還救活了一隻怪物。天馬很自責並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到底是對是錯?人的生命,是等值的嗎?這是《怪物》在探討的主題之一。為了贖罪,天馬決定親手殺死自己製造的怪物,約翰。一個救人命的醫生,變成一個想殺人的通緝犯、何等諷刺。
倫克警部,擁有超群記憶力,在一開始以為「約翰」只是天馬的另一個人格,但在見到約翰後對天馬改觀
他在《怪物》佔有重要位置
《怪物》敘事手法,就像剝洋蔥皮一樣,一層一層撥開,撥的越多,痛得越深。浦澤直樹使用「記憶重組」的手法來說故事,由女主角妮娜‧弗多拿尋找自己過去記憶的拼圖,以及眾多關鍵人物的背後故事,逐漸拼湊出一個更為可怕的真相。我很喜歡這樣子的手法,將一個龐大而完整的故事適當串聯,《怪物》後面也不見暴走傾向。
《怪物》的劇情與故事架構不用多說,是少見的驚人且合理。從一開始對事件的混亂無知,一步步逼近結尾,會發覺其實怪物的故事,是個空虛寂寞的故事。《怪物》裡提到的一本關鍵圖畫書──《沒有名字的怪物》──是讓人人心悸動的時刻。那是一個很悲傷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某個地方,有隻沒有名字的怪物。
怪物非常想要一個名字,所以怪物就踏上旅途,去尋找名字。
但是,因為世界很大,所以怪物就分裂成兩隻,一隻往東,一隻往西。
往東走的怪物走到了一個村莊,
「鐵匠伯伯,請把你的名字給我。」
『名字怎麼能給人。』
「如果把名字給我的話,我就到伯伯的身體裡,讓你力氣變大當作謝禮。」
『真的嗎,如果力氣變強了,就把名字給你吧。』
怪物就進到鐵匠的身體裡去了,怪物變成了鐵匠奧圖,奧圖成了村子裡力氣最大的人。但是,有一天,
「看看我!看看我!我身體裡的怪物已經長得這麼大了哦。」
卡哩卡哩、咕嘰咕嘰、嘎吱嘎吱、咕嘟,肚子餓的怪物,從身體裡面把奧圖吃掉了。
怪物又變回了沒有名字的怪物。
到了鞋匠漢斯的身體裡也一樣,卡哩卡哩、咕嘰咕嘰、嘎吱嘎吱、咕嘟,又變回了沒有名字的怪物。到了獵人湯瑪斯的身體裡也一樣,卡哩卡哩、咕嘰咕嘰、嘎吱嘎吱、咕嘟,
還是變回了沒有名字的怪物。
怪物到城堡裡去尋找一個好名字。
「如果把你的名字給我的話,我就讓你變強。」
『如果把我的病治好,讓我變強的話,就把名字給你。』
怪物進到了小男孩的身體裡,小男孩變得非常健康,國王非常高興。
「王子康復了!王子康復了!」
怪物非常喜歡小男孩的名字,也很喜歡城堡裡的生活,所以肚子雖然餓,卻忍耐下來了,每天每天,肚子餓得咕嚕咕嚕叫,還是忍耐下來了。但是,因為肚子實在太餓了。
「看看我!看看我!我身體裡的怪物已經長得這麼大了哦。」
小男孩把國王,大臣和僕人全部都吃掉了。卡哩卡哩、咕嘰咕嘰、嘎吱嘎吱、咕嘟。
有一天,小男孩遇到了往西走的怪物。
「我有名字了哦,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
往西走的怪物說:『我不需要名字,我沒有名字也過得很幸福。因為我們本來就是沒有名字的怪物。』
小男孩把往西走的怪物吃掉了。
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名字,卻沒有任何一個可以叫他的人了。
約翰,這個名字多麼的好聽。
說真的,如果我小時候看過這種童話故事,我現在大概會是個心靈嚴重受創的精神病患。如此令人毛骨悚然的圖畫書,也只有浦澤直樹畫筆下的有病角色才寫得出來。寫了這本書的作者法蘭斯‧波納帕達,為了教育孩童們成為資本主義的戰鬥員,在這過程中誕生了約翰這個怪物,甚至是整個《怪物》故事的罪魁禍首。約翰心中的怪物越長越大,進而吃掉身邊的人,就像圖畫書《沒有名字的怪物》裡往東走的怪物一樣。
約翰在故事初期似乎被設定為人格分裂,但作者後來捨棄了這個設定
既然約翰是往東走的怪物,那麼妮娜便是往西走的怪物了。約翰與妮娜是雙胞胎,長得一模模一樣樣,也都曾經歷過一個痛苦的童年。但約翰成為了怪物,妮娜卻是個善良的普通人。往西走的怪物認為「我沒有名字也過得很幸福,因為我們本來就是沒有名字的怪物」,就像妮娜,她選擇了不要為過去的事情所牽絆(或者說自發性失憶),因為那樣才能過得比較幸福。想忘掉痛苦的事,留下快樂的回憶,人本來就是這種生物。
從這條線開始,會有嚴重劇透及劇情分析!
想要寫一篇「《怪物》完全解析」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作者在故事中夾雜了無數小細節,而那些小細節甚至是帶領讀者進一步剖析真相的關鍵。於是,在此不談小細節(其實是我有些地方也不太懂),咱們來講講最容易讓讀者看得頭昏腦脹的情節。
古利馬是我很喜歡的一個角色,他擁有雙重人格,另一個暴力人格會在無意識間出動,名為「超人蘇坦納」
古利馬受過洗腦,無法明白正常人在什麼時候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古利馬第一次「真正」哭了
經過浦澤直樹神乎其技的編劇技巧,用那些零碎複雜的證據來拼組,雙胞胎的童年大致是這樣的:
安娜(現在的妮娜)在紅玫瑰屋的朗讀會,看到裡面數十人被法蘭斯‧波納帕達毒殺的景象→她逃到約翰待的「三隻青蛙」,並告訴約翰她看到的恐怖東西→雙胞胎逃往捷克邊境,遇到渥夫將軍,約翰因《沒有名字的怪物》一書而有了「約翰」這個名字→安娜被安排到47孤兒院,約翰則去了511幼兒之家→在前東德實驗場511幼兒之家,約翰引起大屠殺→雙胞胎被東德國貿局顧問李貝特夫婦收養→法蘭斯‧波納帕達來訪,約翰認為怪物要來帶他們走了,便殺死里貝特夫婦(當然,約翰之前還殺了好多好多人)→約翰叫安娜朝他的額頭中央開槍,安娜開槍了→約翰被天馬所救→雙胞胎從醫院消失。
古利馬也是511幼兒之家的實驗孩童,他前去找前院長彼得諾夫並告訴他被實驗者都「無法愛人」的可悲事實
古利馬在臨死前,終於體會了身為「人類」的滋味
「人類,不能失去感情… …
感情,跑到某個我不知道的地方,迷失了方向… …
超人蘇坦納的最後一集,他一定… …
變回人類了。」
約翰事實上,是個非常嚴重的妹控(也有網友說他有戀母情結,把母親形象投射在安娜身上,因為他們的母親也叫安娜)。他聽聞心愛的安娜遭遇的恐怖經歷,將安娜的經歷誤以為是自己的經歷,因為他們是長得一樣的雙胞胎,約翰還說:「妳就是我,我就是妳。」我的解讀是這樣的──約翰代替安娜,成為了怪物。他將安娜的記憶當成是自己的,他以為他看到了紅玫瑰屋事件,也經歷過可怕的朗讀會。安娜封鎖了自己的那段紅玫瑰屋記憶,約翰則代替她繼承下來,並變成了怪物。約翰在511幼兒之家時,面對一連串洗腦實驗,他很害怕,因為害怕「忘記安娜」,於是造成了全體屠殺。
只有有病的人才說得出這種話
《怪物》強調了一個重點──名字的重要。某位網友很厲害地這麼寫:「人之所以需要有名字,並不是為了要呼喊自己,知道自己是誰,而是讓對方知道自己是誰。透過名字的差異和呼喊認識,形成了人際的網路,得以證明自己的確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活在別人的記憶,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那如何從一個真實的人物變成一個虛構的人物?答案就是,把所有認識我的人通通殺死。於是,約翰把他的所有養父母殺光了,就為了「不要有人認識我,不管約翰這個名字,多麼的好聽」。
「認識我的人通通被殺掉了,那就是孤獨。」
約翰想將自己所承受的一切孤獨,都讓別人感受。但比起真正沒有名字的那些511幼兒之家倖存者還好,因為他還有安娜。
《怪物》的最後一幕──一張空了的病床
約翰呢?
很多人看完《怪物》,都會有「結局到底是什麼意思」的疑惑,那張有人躺過的空白病床,究竟意味著什麼?。浦澤直樹的結局就是這種風格,要說不說的最後答案,最主要還是看讀者個人的想法。
幾項參考網路上讀者的留言,有人是這麼認為的:「怪物消失了、再也不會出現了,因為天馬告訴約翰其實媽媽還愛著他,而且他是有名字的。」也有人說:「這是另一個更可怕的怪物的誕生,因為約翰在天馬的夢裡讓他看到了約翰的一段童年回憶,訴說著他仍不知道媽媽是想保護約翰,還是只是把他誤以為是安娜?」更有神人回覆:「約翰去上廁所了(爆笑)。」
「可怕的東西是不會消失的!所以我們才要長大!」
如果問我覺得哪個才是《怪物》的結局的話,我想我會選擇相信「怪物消失了」吧。雖然我個人是頗喜歡意味深長的悲劇結尾啦,但我始終是想相信「人是善良的」。「人性本善,正義必勝」這個信念,在浦澤直樹的漫畫裡可以深切感受到。《20世紀少年》的最終,正義終究擊敗了盲目的邪惡。在《怪物》裡,在511幼兒之家對孩童做實驗的院長彼得諾夫(萊茵哈特‧比亞曼),最後也了解了最好的教育是「愛」;天馬雖想殺死約翰,但始終沒有殺害任何一個人,他貫徹了人性本善,也堅持著「人命是等價的」,天馬甚至在最後仍然再救約翰一次;當初說著「人命不等價」的天馬前女友艾娃,她終究在車站等著那個為她而死的男人,故事最後也交代了她過得很幸福。浦澤直樹不會用淺顯的台詞或角色的衝動來傳達他的熱血正義,他用一個完整的故事,用故事的人心,來闡述他對正義與善良的信仰。
原本拿孩童來做恐部實驗的前511幼兒之家院長彼得諾夫,終究也察覺到了真正會成功的教育方法──愛
「我想創造出不為黑暗所動的人。你認為,我是怎麼做的… …?」
『愛情… …』
「真是一個… …全新的發現… …」
『這是父母親對孩子,非常普遍… …非常自然的事… …』
「不… …是實驗… …」
還有一樣在浦澤直樹的漫畫裡都能看到的堅持,那就是──不要死。《20世紀少年》中,主角賢知對他的夥伴說過:「遇到生命危險就要立刻逃走,一定要活下來。」《冥王PLUTO》中,也講著:「千萬不能死。」《怪物》裡,馬汀也說:「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想死的人。」
「我… …不要照惡魔的劇本去做。
因為世界上… …
沒有任何一個想死的人。」
說浦澤直樹是現代漫畫先驅不是誇口,因為他一直在探討漫畫人物的靈魂,並且顛覆漫畫。他的「顛覆」,在於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漫畫那一面,並用他的漫畫來突破刻板印象。《20世紀少年》裡,主角賢知不想當英雄,因為他不希望有個英雄來拯救世界,而是世界該變得成熟;女主角神乃則在《20世紀少年》裡給了讀者與故事中的眾人很多很多的希望,大家都認為她會是擊敗「朋友」的救世主,但神乃做了什麼?她什麼也做不到。《20世紀少年》這部漫畫中,浦澤直樹沒有設立一個打擊邪惡的英雄,跟一般漫畫恰好相反。而一直努力的「救世主」,也不是真正拯救人類的那個人。在《怪物》裡浦澤直樹也使用了「沒有任何人真的想死」,來諷刺那些只光顧著熱血連命都不要的少年漫畫主角(在我看來是這樣)。「無論如何都不要死」,是人生存最重要的事。
妮娜選擇了原諒約翰,但夢醒了,怪物明白了,更不想讓妹妹成為下一個怪物… …
《怪物》這部經典漫畫絕對是錯過可惜,而我也有絕對的自信說:「沒看過《怪物》,別說你是超級漫畫迷。」
它不僅是人性,是人心,也是浦澤直樹一場偉大的冒險,與勇敢的顛覆。
怪物的塑造,是童年的傷
評分 (滿分10分)
劇情:9.5
分鏡 / 分格:9
分鏡 / 構圖:9
畫風:9
深度:9
人物設定:9.5
總評分:9.2
個人喜愛程度:9